🎉 Gate xStocks 交易开启啦,现货、合约、Alpha齐上线!
📝 在Gate广场发帖,晒出你的交易体验或精彩截图,瓜分$1,000大奖池!
🎁 广场优质创作者5名,每人独享$100合约体验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浏览量前十再得$50奖励!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创发帖(不少于20字,仅用活动标签)
3️⃣ 若分享到推特,请将链接提交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单可多次提交,发布更多帖文可提升获奖机会!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条体验,都有机会赢取大奖!快在Gate广场show出你的操作吧!
InfoFi:人工智慧时代的金融实验,KOL 自述流量降到了历史低谷!
从 20 世纪的资讯革命引发人类知识的爆炸性成长,到如今资讯过载、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人类的核心资源不断转移。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早在 1971 年就预见到了「注意力经济」的概念,认为「资讯的丰富导致了注意力的匮乏」。在现今充斥着大量内容的 Web2.0 世界中,我们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而真正的注意力创造者——用户、内容创造者——往往只是平台变现的「免费燃料」。
InfoFi(资讯金融)应运而生。它并非一个偶然的流行词,而是由区块链、代币激励和人工智慧驱动的范式转变,旨在重新定义注意力的价值。InfoFi 致力于将非结构化的认知行为——观点、资讯、声誉、互动、趋势洞察——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位资产。透过去中心化的激励机制,InfoFi 旨在奖励所有创造、传播或评估讯息的人。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权力的重新分配:谁拥有注意力,谁又控制资讯?
然而,任何范式转变都不是线性的。泡沫、投机、炒作和混乱在所难免。一位资深 KOL 的自述,或许能让我们一窥 InfoFi 实验的真实面貌:它究竟是成为一场用户至上的革命,还是另一个中心化的幻象?
一、InfoFi 生态系统:资讯 × 金融 × 人工智慧的三层市场
InfoFi 是一个将金融逻辑、语意运算和游戏化激励机制融入新型市场的复合系统。它不仅仅是一个内容平台或金融协议,而是一个融合资讯交易、注意力激励、声誉评分和智慧预测的全端生态系统。
InfoFi 的核心在于资讯的金融化——将先前无法定价的认知活动(观点、洞察、互动、趋势预测)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可衡量的「准资产」。这将碎片化的内容转化为具有风险、回报和投机潜力的认知产品。Polymarket 和 Kalshi 等平台体现了这一点,它们即时为公众舆论和预期定价。
但单靠金融不足以过滤掉噪音中的讯号。这时,人工智慧就派上用场了。它主要扮演两个角色:
语意过滤: 抵御低品质内容的第一道防线。
行为建模: 根据使用者的社交行为、独创性和影响力进行评估。
Kaito AI、Mirra 和 Wallchain 等平台使用人工智慧来分配奖励和筛选参与者,充当演算法裁判。资讯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不仅是一种可交易的商品,更是社会连结和市场情绪的来源。与 DeFi 中资产是硬通证(USDC、BTC)不同,InfoFi 的资产是流动的、及时的和抽象的——信任、观点、趋势、洞察。在这里,创作者是做市商,提供估值意见。使用者是投资者,透过与内容互动来表达感知价值。平台和人工智慧充当交易所和监管者,确保公平高效。
这种三层结构产生了新的模型:基于讯号交易的预测市场、Yap-to-Earn(说话=挖矿)、像 Ethos 这样的声誉协议将行为转化为信任分数、噪音和趋势等关注市场追踪情绪波动、像 Backroom 这样的代币门控平台透过存取经济学重新想像付费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多面向的生态系统,包括价值发现、奖励分配、身分认同和治理——认知本身的金融基础设施。
然而,这种复杂性也带来了脆弱性。主观资讯难以统一估值。财务诱因容易引发操纵。人工智慧的不透明性挑战了透明度。InfoFi 必须不断调整,才能避免沦为游戏化的注意力陷阱。从根本上来说,InfoFi 是一项社会技术实验——一种资讯治理模式,而不仅仅是资产治理模式——旨在塑造一个去中心化的、智慧的真相和信任市场。
二、KOL 自述:InfoFi 来了,我的流量降到了历史低谷
InfoFi 的核心在于其激励机制的设计。无论是预测、发文、建立信任,还是挖掘注意力,最终都归结于:谁贡献?谁获得奖励?谁承担风险?InfoFi 旨在打破剥削性的 Web2 模型,将价值返还给原始贡献者。但这种再分配并非天生公平──它取决于激励机制的精准性和伦理性。InfoFi 最好的情况下可以成为一个双赢的创新中心,最糟糕的情况下则可能沦为资本驱动的「零售陷阱」。
一位资深 KOL 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
「2023 年 4 月,我和一群朋友一起加入了 CT(加密推特)。当时我们都在写空投策略,花 1-2 小时写一条推文,12 小时内轻松获得 10 万次浏览。我们每天都在做这件事:醒来、写推文、释出、吃饭、睡觉,回圈往复。我想,在那段时间,我们这个小的内容创作者群体大概占据了整个 CT 10% 左右的关注度。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黄金时代。就我个人而言,每月会收到 1-2 个协议方的合作邀请,他们想推广自己的活动。但那时在乎的不是钱,而是影响力。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只有 1 万粉丝的帐号发的推文竟有 40 万次浏览量,当时的想法是:『这是真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看到这么多的浏览量和点赞,这给我带来的快乐比我钱包里的数位多 100 倍(当时只有四位数,但不管怎样,钱就是钱,而且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赚这么多)。」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2023 年 9 月,演算法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位 KOL 淡出了 CT,直到 2023 年 12 月。
「大约在 2023 年 8 月,我意识到空投这个领域不是长久之计,不适合我。我想…… 成为一名 DeFi 新手。看看现在所有做空投内容的创作者,他们在哪儿?我在资讯流上完全看不到他们了,比如 ardizor、CC2 等等。」
2023 年 12 月,这位 KOL 迎来了 CT 生涯的新篇章。「新的写作风格,更用心的投入,新的配图,更多的人脉,但浏览量却更少了。您可能会疑惑,浏览量真的更少了?没错,就是少了。我开始投入比以往多得多的精力,但推文只有 2 万次浏览量。好吧,有时能达到 10 万次,但也不像现在这么糟糕。」
他指出,由于 InfoFi 叙事(主要是因为 Kaito)的流行,人们都在释出低品质内容。内容的整体品质大幅下降,99% 的人发帖都是因为「X 协议将 5% 的代币分配给了吆喝的人(yapper),我得多吆喝几句」。专案分配给 yapper 的奖励越多,情况就越糟糕。
「我觉得现在我的内容品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投入的精力也在同步增加,但浏览量和新增关注者数量却降到了历史最低。我的整个资讯流都充斥着来自 Kaito 排行榜,毫无价值可言。」
三、InfoFi 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KOL 的自述揭示了 InfoFi 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劣币驱逐良币: 为了追求代币奖励,大量低品质内容充斥平台,导致整体内容品质下降,稀释了真正有价值的资讯。
机器人与操纵: Yap-to-Earn 模式容易吸引机器人帐号和参与农场,导致排行榜和奖励分配被操纵。
激励机制失衡: 不透明的积分系统、未兑现的空投承诺以及不平衡的奖励,让许多用户感觉自己像是没有报酬的工人。
这位 KOL 建议:「或许在市场平淡的时候,在 Kaito 上聊聊各协议,尽量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尽可能提升内容品质,并且做到独一无二。」他强调,这条路越来越难走,只有最强大的人才能生存和繁荣。
结语:
InfoFi 作为人工智慧时代的金融实验,旨在透过区块链和代币激励重新定义注意力的价值。然而,从 KOL 的亲身经历来看,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激励模式、价值获取和真实用户需求之间取得动态平衡,避免沦为游戏化的注意力陷阱,将是 InfoFi 成功的关键。只有当激励机制公平地奖励真正的讯号贡献者,并有效地吸收长尾用户时,这个系统才能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其「资讯治理模式」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