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xStocks 交易开启啦,现货、合约、Alpha齐上线!
📝 在Gate广场发帖,晒出你的交易体验或精彩截图,瓜分$1,000大奖池!
🎁 广场优质创作者5名,每人独享$100合约体验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浏览量前十再得$50奖励!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创发帖(不少于20字,仅用活动标签)
3️⃣ 若分享到推特,请将链接提交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单可多次提交,发布更多帖文可提升获奖机会!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条体验,都有机会赢取大奖!快在Gate广场show出你的操作吧!
联准会将不再监管银行「声誉风险」,改聚焦财务风险管理
美国联准会(Federal Reserve)于周一(6月24日)宣布,将指示监管人员在审查银行时,不再考虑「声誉风险」(reputational risk)作为评估依据,并将从其监管手册和相关文件中移除这项标准。此举被视为回应金融业界长期对该指标主观性过高的批评,并与其他主要金融监管机构看齐。
什么是「声誉风险」?联准会决定不再干预
根据联准会的定义,「声誉风险」指的是因负面舆论导致银行业务受损,甚至引发昂贵诉讼的潜在风险。然而,许多银行业者表示,这类风险评估通常涉及主观判断,导致一些虽合法、但不被监管人员认可的业务行为受到处分。对此,联准会最终决定让「声誉风险」退场,将重点转向可量化的财务风险指标。
与其他机构步调一致,联邦机构一致调整监管方向
此次联准会的政策转向,也与其他美国银行监管机构看齐,包括货币监理署(OCC)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这些机构近期也陆续取消「声誉风险」作为银行审查依据的做法。这反映出整体监管环境对「可执行性」、「客观性」的重视正在上升。
声誉风险仍可由银行自评,风控责任未减
虽然官方监管不再将声誉风险列入评估项目,但联准会仍强调,银行自身在决策过程中,仍可将声誉风险纳入考量。联准会也提醒,银行应维持健全的风险管理架构,以因应多元化的市场挑战,并确保营运稳定。
为什么取消声誉风险评估?业界压力是关键
取消「声誉风险」评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来自银行业长期施压。业者认为,声誉风险带有高度主观性,容易导致不一致的监管结果,甚至影响合法创新业务的推展。尤其在虚拟资产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声誉问题变得更模糊,也更容易产生争议。
这项决策显示,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正朝向更透明、以数据为基础的风险管理迈进,并试图平衡监管与创新。尽管「声誉风险」被从监管层面移除,但对银行而言,公众形象依然至关重要,只是现在,责任更明确地回到金融机构自身身上。
这篇文章 联准会将不再监管银行「声誉风险」,改聚焦财务风险管理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