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平台稅:USDT 當原生 Gas,Tether 帝國奠定新基石

Tether 發布首個以 USDT 爲原生 Gas 的 Layer 1 網路「Stable」,並通過「雙鏈並行」戰略布局 Plasma 和 Stable 兩條公鏈,意圖擺脫對以太坊和波場等平台的依賴,解決價值外溢和平台風險問題。

撰文:Luke,火星財經

一則看似尋常的路線圖公告,正在加密世界的漣漪之下,攪動着一股深不見底的暗流。7 月初,首個以 USDT 爲原生 Gas 的 Layer 1 網路「Stable」發布了其三階段發展計劃。表面看,這只是又一個試圖在擁擠公鏈賽道中分一杯羹的新項目。但當我們撥開迷霧,將這條線索與 Tether 近期一系列看似無關的布局——神祕的開發團隊、另一條名爲「Plasma」的比特幣側鏈、以及 CEO Paolo Ardoino 在監管風暴中的微妙表態——聯繫在一起時,一幅遠比想象中宏大和精密的戰略畫卷正徐徐展開。

這並非一次簡單的產品發布,而是穩定幣巨頭 Tether 的一次根本性戰略轉向。這家通過在以太坊、波場等「他國領土」上發行「數字美元」而建立起千億帝國的公司,如今正悄然啓動一場「獨立運動」。它不再滿足於僅僅作爲其他區塊鏈上的一個「超級應用」,而是要親自下場,打造屬於自己的金融基礎設施——世界的資金軌道。

這場陽謀的核心問題是:爲什麼一個憑藉現有模式每年攫取數十億美元利潤的公司,會選擇顛覆這個讓它功成名就的格局?是什麼樣的內在壓力和外在威脅,迫使其從一個輕資產的「應用層」玩家,向一個重資產的「基建層」泰坦轉型?其精心設計的「雙鏈並行」策略,又揭示了 Tether 怎樣稱霸全球數字金融的終極野心?

萬億美金的「平台稅」

Tether 的動機,源於其商業模式中那個光鮮亮麗卻又異常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它的成功,本質上是一種寄生性的共贏。USDT 作爲加密世界的硬通貨,爲以太坊、尤其是波場(Tron)等公鏈帶去了海量的交易活動和用戶,成爲它們生態繁榮的基石。然而,Tether 自身卻像一個沒有主權的「寓公」,居住在別人的土地上,並爲此付出高昂的「租金」。

這筆「租金」並非直接支付,而是以一種更隱蔽的方式——價值外溢——被平台方所攫取。USDT 每日結算量超過 1000 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流量由波場承載。數據顯示,波場網路上 USDT 的流通量已突破 800 億美元,佔據了 USDT 總供應量的半壁江山,日均轉帳金額高達 215 億美元。這些天文數字般的交易活動,爲波場網路貢獻了巨額的交易手續費收入,但沒有一分錢會流入 Tether 的口袋。這便是 Tether 面臨的核心困境:它創造了價值,卻無法捕獲價值。所有的生態紅利,都被底層的基礎設施平台「抽稅」了。

更深層次的危機在於平台風險。這種深度的依賴性,使得 Tether 的命脈被其「房東」緊緊扼住。一旦平台方政策有變,Tether 將面臨釜底抽薪的危險。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有跡象表明,波場正在試圖擺脫對 USDT 的單一依賴,開始扶持與特朗普家族關聯的自有穩定幣 USD1。這無異於在其最重要的分銷渠道內培養一個直接的競爭對手。此外,波場網路交易費用的持續漲,也正在侵蝕其作爲低成本結算網路的核心優勢。這一切都指向一個清晰的結論:Tether 打造自有基礎設施的舉動,與其說是爲了開疆拓土的主動進攻,不如說是爲了擺脫戰略掣肘、防範生存風險的防御反擊。它必須建立自己的主權領土。

雙軌反擊:兩條公鏈,一盤大棋

Tether 的反擊並非孤注一擲,而是一套經過精密計算的「雙軌」戰略。在「Stable」網路浮出水面的同時,另一個名爲「Plasma」的項目也獲得了 Tether 高層和其關聯公司 Bitfinex 的重金支持。這兩個項目看似獨立,實則互爲表裏,分別瞄準了機構市場的不同細分領域,共同構成了 Tether 基礎設施版圖的左膀右臂。

Plasma:錨定比特幣的金融要塞

Plasma 的定位極其明確:一個爲大規模、高安全性穩定幣結算而生的專用金融層。它的核心架構是作爲一條比特幣側鏈,通過定期將其狀態根(state roots)錨定在比特幣主網上,從而繼承比特幣無與倫比的安全性和最終性。這對於那些將安全置於首位的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主權基金和大型跨國企業而言,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其功能設計也完全服務於「結算要塞」的定位:提供零費率的 USDT 點對點轉帳、支持 BTC 或 USDT 直接支付 Gas,並完全兼容 EVM。Plasma 的戰略目標,是精準地從波場和以太坊手中奪取高價值的 B2B 支付、跨境匯款和商品貿易結算等業務。

Stable:通往未來金融的高速公路

與 Plasma 的專精不同,「Stable」網路的野心則更爲廣闊。它被設計成一個功能全面的、獨立的 Layer 1,旨在成爲下一代鏈上金融的「高速公路」。其宏大的三階段路線圖清晰地展示了其通往極致性能的路徑:從以 USDT 爲原生 Gas、實現亞秒級最終性的基礎層,到引入「樂觀並行執行」技術大幅提升吞吐量的體驗層,最終升級至基於有向無環圖(DAG)的共識機制,將速度和彈性推向極致。「Stable」網路的目標客戶是那些需要高性能、高可定制性基礎設施的機構,例如 DeFi 對沖基金、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平台等。

這套「組合拳」打法,體現了 Tether 對機構市場的深刻洞察。它並非天真地認爲一條鏈就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相反,它通過提供兩種不同風險收益特徵和功能側重的底層基礎設施,爲從最保守的銀行到最激進的 DeFi 基金的各類機構,都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機器中的幽靈:揭開 Tether 的幕後操盤手

一個核心的矛盾擺在面前:Tether 的 CEO Paolo Ardoino 曾多次在公開採訪中明確表示「不會有 Tether 鏈」。然而,一個以 Tether 爲絕對核心的龐大基礎設施生態正在拔地而起。這看似矛盾的背後,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旨在實現「戰略控制」與「法律切割」的組織架構。

這個架構中有幾個關鍵角色,他們共同扮演着「機器中的幽靈」,在幕後推動着帝國的建設:

  • Bitfinex:作爲 Tether 的兄弟公司,是主要的資本提供方和項目孵化器,主導了對 Plasma 和 Stable 的投資,從而避免了 Tether 的直接財務介入。
  • USDT0:這是整個戰略的技術樞紐。它基於 LayerZero 的 OFT 標準構建,通過「鎖定 - 鑄造」機制,成爲了連接 Tether 現有流通體系與新興自有公鏈之間的橋梁,確保了流動性的統一。
  • Everdawn Labs:這家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羣島的神祕軟件開發公司,是 USDT0 協議的實際管理者和運營商。它極有可能就是「Stable」網路背後的實際開發團隊,以及 Plasma 的重要技術合作夥伴。

這個由「Tether(品牌與流動性)- Bitfinex(資本)- Everdawn Labs(技術)- USDT0(協議)」構成的四方結構,完美地解釋了 Ardoino 的「矛盾」言論。從法律意義上講,Tether 公司本身確實沒有直接運營一條公鏈。但通過這個由關聯公司和合作夥伴組成的權力網路,它實現了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絕對控制和戰略引導。這是一種爲應對全球復雜監管環境而生的、高超的法律與商業架構設計。

解構引擎室:Tether 的新金融技術棧

Tether 的野心不僅體現在戰略布局上,更體現在其對底層技術的精挑細選。它並非在盲目追逐技術熱點,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總工程師,從整個行業中挑選最成熟、最可靠的組件,搭建一個專門爲機構級金融優化的「超級引擎」。

在互操作性上,Tether 選擇了 LayerZero 的 OFT 標準來構建其跨鏈 USDT(即 USDT0)。與傳統的「封裝」資產不同,OFT 採用「銷毀 - 鑄造」模式,確保在任何鏈上流通的 USDT0 都是規範的、由發行方控制的資產,從根本上解決了流動性碎片化和第三方橋梁的安全風險。這與競爭對手 Circle 的私有協議 CCTP 形成了鮮明對比,Tether 意在打造一個更開放、可組合的金融軌道,而 Circle 則更像一個封閉的「圍牆花園」。

在性能方面,Tether 同樣展現了其「集成創新」的思路。爲「Stable」配備的「樂觀並行執行」,是 Monad、Sei 等新一代高性能公鏈驗證過的、能夠實現吞吐量指數級增長的有效路徑。而爲「Plasma」配備的 PlasmaBFT 共識協議,則是基於成熟的「Fast HotStuff」協議的定制化實現,能爲支付結算場景提供更低的延遲和更快的確定性。這種務實高效的技術選型策略,大大縮短了其爲機構客戶打造可靠基礎設施的上市時間。

地緣政治終局:在監管世界中起舞

就在 Tether 緊鑼密鼓地布局其基礎設施之時,全球監管格局也在發生劇變。其中,美國國會正在推進的《GENIUS 法案》將對整個穩定幣行業產生深遠影響。該法案的核心是在美國境內建立一個嚴格的穩定幣監管框架,要求發行方必須持有 1:1 的高質量流動性資產作爲儲備,並接受嚴格的審計和監管。

面對這場可能重塑行業的監管風暴,Paolo Ardoino 和 Tether 展現了驚人的戰略彈性,打出了一套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組合拳」:

  1. 鞏固離岸霸權:繼續將現有的 USDT 定位爲服務新興市場和無銀行帳戶人羣的核心產品。而新建立的 Plasma 和 Stable 網路,正是爲了給這個龐大的離岸美元市場提供前所未有的高效、低成本的結算軌道。
  2. 開拓在岸市場:Ardoino 已明確表示,Tether 計劃在美國本土推出一個全新的、完全符合《GENIUS 法案》所有要求的獨立穩定幣。這個新的「美國版 Tether」將與 Circle 的 USDC 在美國本土的合規賽場上展開正面競爭。

這一「雙線作戰」的策略,使得 Tether 能夠同時滿足不同類型機構的需求。需要全球化、高效率結算的國際貿易商,可以使用其離岸的 USDT 和專屬公鏈。而需要完全合規、受美國法律保護的華爾街資產管理公司,則可以使用其未來的在岸穩定幣。由此可見,Tether 並非在被動地應對監管,而是在主動地利用監管。一場本可能對其構成生存威脅的監管法案,反而成爲了其發動全球市場「鉗形攻勢」的戰略催化劑。

結論:帝國的新地基

回看最初那份關於「Stable」網路的路線圖,我們現在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並非一張孤立的藍圖,而是一個龐大帝國新地基的奠基宣言。Tether 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蛻變,從一個依附於他人的「應用程序」,進化爲一個擁有自己主權領土的、垂直整合的金融基礎設施平台。

通過構建 Plasma 和 Stable 這兩條公鏈,Tether 一舉解決了其長期面臨的價值外溢和平台風險問題。它正在將每年流向以太坊和波場等網路的數億乃至數十億美元的隱性「平台稅」,重新內化爲自己生態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技術和商業護城河,這個護城河由其千億級別的流動性、兩條專有公鏈、以及與全球監管共舞的精妙戰略共同構成,令任何競爭對手都難以逾越。

這場變革的深遠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對於以太坊和波場而言,它們即將面臨失去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租戶」的風險。對於 Circle 而言,它面對的將不再是一個僅僅在離岸市場稱雄的對手,而是一個能夠在全球合規與非合規兩個戰場同時發動進攻的強大敵人。一個私人實體正在構建一套獨立於傳統銀行系統之外的、可能承載未來全球大部分價值轉移的底層軌道。Tether 的陽謀已經昭然若揭,一個以 USDT 爲原生貨幣的「Tether 經濟體」正在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