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達卡在區塊鏈上加速:加入 USDG 聯盟並擴大對穩定...

萬事達卡選擇成爲全球支付轉型的主角,宣布進入穩定幣聯盟 Global Dollar Network 發行 USDG

這一步標志着公司戰略的重要轉折點,決心將加密貨幣的創新整合到自己的基礎設施中。

該財團於 2024 年 11 月在加密公司 Paxos 和其他六個合作夥伴的倡議下成立,其成員包括 Robinhood 和 Kraken 等知名人士

目標很明確:允許成員發行穩定幣 USDG(一種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並分享支持它的儲備所產生的利息,通常由美國政府證券組成。

萬事達卡擴大對穩定幣的支持,推出USDG:PayPal和Fiserv備受關注

Mastercard 的公告不僅限於加入 USDG 聯盟。該公司確實表示,它已經擴大了對其他重要穩定幣的支持:PayPal token( )the PYUSD 和銀行技術提供商 Fiserv 推出的新型穩定幣 FIUSD

這些被添加到 USDC 中,USDC 是 Circle 的穩定幣,已經得到萬事達卡的支持,並且是今年最受期待的 IPO 之一的主角。

這種開放不是隨機的:萬事達卡旨在爲其客戶提供越來越廣泛的數字工具,前提是它們符合嚴格的監管和安全標準。

“如果穩定幣結構合理、監管良好並符合我們的標準,我們將在各種用例中啓用它們”,

萬事達卡執行副總裁兼公司加密和區塊鏈計劃負責人 Raj Dhamodharan 表示。

盡管開放,但萬事達卡尚未澄清是否打算支持 USDT,USDT 是最受歡迎的穩定幣,但經常處於監管爭議的中心。

萬事達卡戰略的另一個基本部分涉及將穩定幣整合到國際支付和匯款網路 Mastercard Move 中。

該平台的客戶包括 MoneyGram,它是匯款領域的全球主要運營商之一。

盡管 MoneyGram 尚未就爲其用戶提供發送或接收代幣的可能性發表評論,但萬事達卡的舉措爲跨境匯款的創新開闢了有趣的場景。

萬事達卡在穩定幣領域的擴張發生在該行業的關鍵時刻。穩定幣,即與美元或歐元等實物資產掛鉤的加密貨幣,已成爲硅谷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僅次於人工智能。

萬事達卡:創新和整合,而不是追逐

甚至像Meta、蘋果、Airbnb和X這樣的科技巨頭也在探索這項技術的潛力。

然而,最重要的轉折點來自監管方面:美國參議院最近批準了 GENIUS 法案,該法案爲穩定幣引入了監管框架。

該措施目前正在接受衆議院的審查,根據許多觀察家的說法,它代表了整個行業的一個轉折點。無論如何,市場的反應是迅速的

該法案通過後,萬事達卡和 Visa 的股價分別下跌了 5.6% 和 5%,表明投資者將穩定幣視爲對傳統支付網絡的具體挑戰。

面對這些變化,萬事達卡拒絕與該行業的新參與者相比遲到的想法。

事實上,自 2021 年以來,該公司通過收購區塊鏈分析公司 CipherTrace 並與衆多加密實體合作發行數字信用卡,對加密生態系統進行了大量投資。

此外,萬事達卡還開發了自己的多代幣網路,這是一種受監管加密產品的“應用商店”,旨在促進新數字金融工具的採用。

“我們一直在努力工作,”Dhamodharan 強調說,並強調了萬事達卡的戰略如何爲將加密貨幣安全、受監管地集成到傳統支付中奠定基礎。

Fiserv 和多代幣網路:銀行和穩定幣之間的橋梁

周二的公告還包括與 Fiserv 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其客戶組合包括銀行、信用合作社和許多其他金融機構。

由於與萬事達卡的多代幣網路的連接,Fiserv 的客戶將能夠更輕鬆地在銀行存款和穩定幣之間移動,從而簡化作並擴大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的使用可能性。

正如 Dhamodharan 所強調的那樣,“穩定幣本身不會讓任何事情發生。爲了讓它們得到真正的使用和接受,需要堅實的基礎設施和足夠的保護。

換句話說,真正的創新不僅在於創建新的數字資產,還在於將它們集成到可靠和安全的支付網絡中的能力。

萬事達卡加入 USDG 聯盟並擴大對主要穩定幣的支持,標志着支付行業進入新階段的開始。

在一個監管不斷演變、數字技術重新定義用戶和公司期望的背景下,萬事達卡將自己定位爲傳統金融世界與區塊鏈所提供機會之間的橋梁。

遊戲才剛剛開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穩定幣注定會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萬事達卡希望站在這場革命的最前沿。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