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品牌戰略重磅升級
啓用全球域名 Gate.com,全新 Logo 同步上線!
以更簡潔、高辨識度、全球通用的視覺語言,開啓從領先到引領的新徵程!
✨ 三大戰略升級:
1. 用戶至上:服務全球 2300 萬用戶,儲備金率 128.57% 穩居行業前列
2. 技術創新:率先採用零知識技術驗證儲備金安全性
3. 全球合規:Gate 是全球少數具備多地區合法運營能力的加密平台之一
正如 12 周年盛典宣言,我們正朝“超級獨角獸交易所”進化。
全新品牌標識不僅是 Gate 大門的開啓,更是通向加密未來的信任橋梁!
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5055
#GateCom # #GateNewLogo#
從OT到HODL:論山達基與加密貨幣的洗腦兄弟情
轉載:Daisy,火星財經
加密貨幣是金融市場的「山達基教」
金融世界也有它的「宗教」,而加密貨幣就是其中最成功的「邪教」。
這不是一句譁衆取寵的熱評。山達基(一個由科幻小說作家創立的幻想邪教)和加密貨幣,都是在人們對原有體系失去信任的時刻冒出來的。
二戰後,傳統宗教顯得無聊陳舊,山達基開始崛起。2008 年金融危機後,人們意識到銀行在坑他們,於是加密貨幣應運而生。
它們之所以能迅速壯大,是因爲都給了人們急需的東西:歸屬感、信仰目標,以及那種能讓自己變「特別」的「祕密知識」。更有趣的是,它們傳播的方式幾乎一模一樣:用相同的洗腦術和心理操控手法。
這點爲什麼重要?我們來拆解一下。
信仰大於理解:「信我,兄弟」
沒人真的讀白皮書。
就像沒人真的從頭到尾讀完《戴尼提》(山達基的經典著作)一樣,很多加密信徒也愛提白皮書,但其實他們根本沒看完。這兩個圈子的核心邏輯是:「我不需要懂,但我就是信。」
他們更依賴「見證故事」:
「哥們,我的投資翻了 10 倍!」
這就像是「山達基治好了我的抑鬱!」
而這些奇跡故事,通常都來自你朋友的堂兄的室友的傳聞。
酷小孩俱樂部
不站我們這邊?那你就是反對我們(而且又窮又蠢)。
無論是山達基還是加密圈,都擅長制造一種氛圍:圈外人好像錯過了某種「顯而易見」的東西。山達基有他們的「作戰山達基人」(Operating Thetans),加密圈則有「鑽石手 HODLer」。這兩個羣體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不斷提醒你:你不是我們的人。
像「mooning」(飛天)、「rugging」(地毯式跑路)、「FUD」(恐懼、不確定、懷疑)這些加密術語,根本不是爲了讓人更容易理解,而是爲了把「覺醒者」與普通人區分開來。畢竟,最像邪教的標志之一,就是發展一套自己的語言體系。
而一旦你表達懷疑,麻煩就來了。
「祝你窮一輩子」(have fun staying poor)就是加密圈對應山達基「壓制性人格」(suppressive person)的標籤。翻譯過來就是:「這個異教徒質疑了我們的教義,必須驅逐!」
末日保險
世界快毀滅了,但好巧,我們正好有唯一的解藥。
山達基說,是精神病學在毀滅人類;加密說,是央行在毀滅文明。而這兩個體系都非常「巧妙」地把自己包裝成——大災難來臨時的唯一救生艇。
「當法幣崩潰」的預言,在加密圈就像宗教的世界末日預言一樣,一拖再拖。美元崩盤總是「近在眼前」(過去 14 年都是如此)。
而每一次「即將到來的末日」,都要求你現在立刻花錢。
神奇的是,所謂的「救贖」,總是要你刷卡才能獲得。
一切都是爲了課程
還有下一關,只要再付點錢。
加密和山達基之間最明顯的相似之處,就是——收費課程。
山達基的路線是:免費性格測試 → 基礎課程 → OT 等級 1 到 8,每一階都更貴。
加密的套路是:免費視頻 → $47 入門課 → $997「進階策略」→ $25,000 加入「真正的 alpha 大師班」。
這些推銷話術從來沒變過:「你之所以賺不到,是因爲你還沒學到下一層的祕密。」
而諷刺的是,很多「導師」真正賺錢的方式根本不是靠他們教的策略,而是靠——賣課。
最搞笑的是,買過課的人往往成了最狂熱的宣傳員,因爲一旦承認課程沒用,就等於承認自己被騙了。
失敗了?那是你的問題
體系完美無缺,出錯的只有你。
被「地毯式跑路」騙錢了?那是你沒做足功課。山達基的技術沒起效?那是你用錯方法了。
山達基和加密圈都精通一種技巧:受害者有罪論。體系永遠是正確的,錯的是你不夠努力、不夠信、不夠懂。
「DYOR(自己做研究)」就是加密圈版的「繼續交錢上課,直到你成功爲止」。
神奇的是,責任永遠只往一個方向走:
事情順利?那是因爲體系有效。
事情糟糕?那是你執行不到位、領悟不夠、信仰不堅定。
科幻作家最擅長瞎編
用科學詞匯包裝非科學概念。
山達基的創始人本來就是個科幻小說作家(他還真說過「想賺錢最快的辦法就是創立一個宗教」)。而加密和山達基一樣,都喜歡披上「科學外衣」,說出來的內容卻讓真正的科學家都想噴咖啡。
山達基有「電儀表」和「心靈印痕」;加密圈有「加密學」和「共識算法」。這些術語並不是爲了讓人理解,而是爲了讓人畏懼質疑——因爲聽不懂就顯得你「不配懂」。
「這個太復雜,沒法解釋」,成了他們逃避驗證的萬能借口。如果你聽不懂,那是你的問題,而不是他們提出什麼「山達基人」或「去信任系統」的荒唐主張。
加密版《加州旅館》:你隨時可以「退羣」,但永遠無法真正離開
先說清楚:離開山達基的代價確實更高。這一組織以瘋狂監控、孤立和攻擊叛教者而臭名昭著。家庭會因此破裂,名譽會被毀,現實生活中後果極其嚴重。
雖然加密圈沒這麼極端,但它也有自己的「精神牢籠」。你一旦退出某個項目或賣掉持倉,立刻就會被貼上「軟腳蝦」「傻子」甚至「叛徒」的標籤。「祝你窮一輩子」(have fun staying poor)可不只是個迷因,而是一種社區用來維系忠誠的方式。
很多人留下來,並不是因爲真的相信,而是因爲害怕錯過、害怕被嘲笑,或者害怕承認自己搞錯了。
在這兩種體系中,「繼續相信」往往比「選擇離開」容易得多。
總結:
區塊鏈未來或許真的有用,正如有人覺得山達基的「審計」過程也確實幫到了自己。
但問題在於:這兩個社群早就從「有用的工具」演變成了「徹頭徹尾的信仰組織」。
這篇對比之所以戳中要害,不只是因爲相似點太多,更因爲它們都在大規模地利用人類相同的心理弱點——對掌控感、歸屬感、以及「獲得特殊力量」的渴望。
它們都試圖繞過傳統的「守門人」(無論是宗教還是金融機構),承諾直接給你通往「改變命運」的捷徑。
它們對待質疑的方式也如出一轍:不是用事實回應,而是用情緒反擊。不是和你辯論,而是給你洗腦;不是說服你,而是轉化你。
最諷刺的是——山達基和加密圈本來都打着「讓你擺脫腐敗體系」的旗號出現,結果卻又建立了一個更不透明、更沒人負責的新體系。